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17年10月18日在北京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一个代表就是一面旗帜,十九大代表肩负人民的重托与期盼。他们将以怎样的精神风貌履行职责?又如何展望未来的五年?十九大期间,央广网推出大型专栏报道《十九大代表说》,让我们走近十九大代表,听听他们的故事。
央广网北京10月23日消息(记者孙冰洁)皮肤黝黑,个性爽朗。在十九大“党代表通道”首日亮相时,身着一身传统佤族服装的杨娜,能歌善舞、快言快语,这是她留给记者的第一印象。几天后,当央广记者在云南省代表团驻地见到她时,她刚刚参加完上午的讨论会,有些疲惫,但一旦谈起她熟悉的佤族文化,立即恢复了神采。
杨娜向记者展示佤族村寨今昔照片 孙冰洁 摄
杨娜出生于云南西盟佤族自治县,这里是歌曲《阿佤人民唱新歌》的诞生地,保存了独具魅力的人文风俗和原生态的自然环境。当地人自豪地说,佤族人生下来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
“我从小就生在佤寨,小时候在火塘边,听家里的老人讲述佤族故事,口耳相传学习佤族歌舞。逢年过节或者重大活动,全寨人一起完成所有的传统活动。”回顾自己的生长经历,杨娜对记者坦言,佤文化早已深深融入自己的血液中,发自内心想要传承。
但身为80后的杨娜面临的状况是,高速发展的社会中,少数民族文化的流失。“我们的孩子好多都不喜欢接受传统的民族文化,我是80后,我们佤族没有文字,都是靠口耳相传,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难免会有一些流失。”
当年毕业后,杨娜成了一名小学教师,看到本地佤族学生会说佤族话、会唱佤族歌,但不太了解佤族文化,于是精心备课,把佤族文化穿插到讲课中。“文化要传承,不能断了。”
2002年,县里举办首届佤族木鼓节,她作为佤族教师代表参加歌舞表演,被县民族文化工作队选中,成为舞蹈演员,杨娜自此走上了专职从事佤族文化传承的道路。
进入民族文化工作队后,下乡演出是杨娜平日里主要工作。工作队有八十多名演员,多为半路出家,但演出效果从不打折扣。
十几年间,工作队成员几乎走遍了全县偏远村寨。“有的寨子汽车进不去,大家就坐摩托车,甚至扛着设备走路进村。有时路途远当天回不了县城,大家就自带被褥,晚上在村文化室打地铺。”
除了搜集抢救正在流失的佤族文化,杨娜还不遗余力地向外界“推介”佤族文化。这些年,无论是在飞机上,还是动车上。“只要有人的地方,我一直在不停地介绍,每让一个人知道佤族、了解佤族,佤族文化就多了一份传承,这是一直以来我工作的动力,我想让全世界了解佤族。”
除了传承佤族文化,杨娜和工作队的成员们还会以开班的形式对佤族妇女进行培训。在工作队的努力下,佤族妇女制作的手工艺品,畅销欧美;佤族原生态歌舞也在2014年走进了国家大剧院。
“过去大家对佤族的理解就是贫穷落后,现在我希望他们能看到佤族的全新形象,看到我们对于民族文化的自信。”
十几年间,杨娜目睹了佤族村寨的巨大变化。此次来参加十九大,她专门带来了几张照片,照片呈现的是佤族村寨过去和现在的样貌。“我通过照片让大家看到,过去我们佤族村寨是刀耕火种,住着茅草房,走着羊肠小道,孩子上不起学……现在的房子又漂亮又牢固,通过照片一看,大家就能直观地看到这个变化。”
杨娜对记者回忆,以前自己去北京,往往要先坐四五个小时车到昆明,再从昆明飞到北京,来来回回要花上差不多三天时间。“现在我们那有了机场,我从家里坐一个小时的车到机场,再飞四个小时就能到北京。”
杈杈房变成小楼房,泥巴路变成水泥路……幸福的歌声在佤寨唱响。这一切让杨娜十分自豪,下决心把精神食粮送往村村寨寨。
“这五年是中国飞速发展的时期,特别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大繁荣大发展,我是少数民族代表,最关心中央如何在下一步发展边疆地区,报告回应了边疆少数民族的期盼,让我们更有信心,创造幸福生活。”
文化兴民族兴,文化强民族强,作为少数民族文化工作者,杨娜始终没有忘记的是作为文化工作者的使命。她告诉记者,大会之后,自己将更有信心,更有动力,传承保护好优秀传统文化,把精品推向全国,走向世界。
(新媒体责编:wb001)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