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快速发展,西宁机动车保有量已突破50万辆,并以每年17.4%的速度持续增长。交通量大幅增长与交通设施老化、信息化程度低的矛盾日益突出,原有的“人海战术”已无法适应现代交通管理的要求。当前,为给全体市民营造更加安全畅通的交通出行环境,市委、市政府在修路架桥的同时,高度重视智能交通建设,努力构建覆盖全市、功能完善、智能科学的交通管理体系。
我市智能交通建设工作进展如何?在参与城市交通管理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3月14日,市长张晓容,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潘志刚带领市交通局、市交警支队等部门负责人,对我市智能交通建设工作进行调研。
张晓容一行先后前往长江路丁字路口、人民公园路口等地,实地调研了智能交通建设中信号灯右控设置、太阳能自发光标志、车流量检测、信号优化、交通诱导屏等项目的建设和智能交通管控平台运行情况,对全市智能交通管控平台的建设应用给予了充分肯定。张晓容指出,近一年来,我市智能交通推进力度大、建设速度快,交通管理水平大幅提升,实现了交通管理从人海战术到科学管理、从被动应对到主动作为的转变,让西宁尝到了科技强警的甜头。
张晓容强调,智能科学的交通管理是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彰显城市文明程度、改善民生福祉的一项重要抓手,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智能交通建设工作,并将其作为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城市、建设幸福西宁的重要载体,着力打造出行便捷、管理科学、运转高效的智能交通管理体系。相关部门要全力以赴做好智能交通建设和提升管理水平各项工作,在工程建设上,要将最先进的理念、技术应用于全市智能交通建设中,加快既定工程项目的建设进度,确保早见成效。要有效整合各类数据资源,通力配合、资源共享,形成智能交通建设合力。在交通管理上,要体现“以人为本”理念,在合理设置行人路权、及时传递路况信息、加强文明出行宣传教育等方面下功夫,保证市民出行安全通畅,不断增强群众感受度和获得感。张晓容同时就整治停车场出入口、深化“清凉西宁、友好交警”旅游便民措施等工作提出了要求。
(新媒体责编:zs11)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