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艘运载着印尼某钢铁集团1300多吨冷轧卷钢的新加坡籍散货货轮缓缓靠泊厦门国贸码头,经过短暂的卸船暂存,随后装入集装箱,以国际中转模式,陆续换乘集装箱班轮前往世界各地,这标志着厦门港海运货物“国际中转,散进集出”新业务模式正式启动。
该印尼钢铁集团的不锈钢钢卷转口分拨业务量大,预计每年进出港口吞吐量约有40万吨。今年上半年,印尼方面就在中国国内诸多港口进行比较筛选,选择能符合其起运地印尼出口货物在第三地按国际中转条件转口的港口。
在厦门港,按照此前常规流程操作,货物需按照散杂货进口报关,再转运出口报关。经过两次报关,运输时效和成本都增加,同时无法满足国外目的地收货人的原产地证需求。
在了解到该印尼钢铁集团这一业务需求后,厦门自贸片区管委会、厦门海关等部门积极行动起来,针对货物承运方厦门外代提出的“国际中转,散进集出”的可行性多次召集相关单位、企业研究调研,并最终凭借便利的国际中转通关模式、优质快捷的物流方案、优惠价格以及仓库保障等方面获得了客户的青睐,促成了该项目在厦门的真正落地。
此次,伴随着“一带一路”理念的深入推进,厦门着力发挥自身海运枢纽和改革创新优势,实现海运货物“国际中转,散进集出”业务的突破,不仅有效降低了企业物流成本,还加大了厦门港国际集装箱中转的培育能力,提升了厦门港在国际中转运作上的核心竞争力,为打造厦门国际航运中心再添砝码。
国际中转业务能力是考量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指标之一。今年5月,厦门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改革+”优势,对标新加坡等先进港口,连续印发《厦门港口对标先进工作方案》《做大做强港口国际集装箱中转业务工作方案》《厦门口岸降本增效工作方案》《厦门片区拓展国际集拼工作方案》等多个工作方案,大力度、精准化提升厦门港口竞争力。据介绍,下一步,厦门将以此为切入点,大力发展国际中转业务,推进创新业务的常态化、规模化运作。
(新媒体责编:news1166)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