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部相关负责人13日表示,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累计调水约200亿立方米。东中线一期工程供水量逐年增加,已成为京津冀豫鲁地区受水区大中型城市的供水“生命线”,直接受益人口超过1亿人。
通水以来,水利部会同有关部门和地区精心制定水量调度计划,建立健全水量调度协调机制;原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强化安全生产,规范调度运行管理,供水量逐年增加,工程稳步达效。
据了解,中线一期工程已不间断安全供水1371天,共调水169.29亿立方米,累计向京、津、冀、豫四省市供水158.55亿立方米,分别向北京供水38.75亿立方米、天津供水31.57亿立方米、河南供水58.97亿立方米、河北供水29.26亿立方米。其中,2016年至2017年度供水45.15亿立方米,2017年至2018年度前10个月已实际供水57.57亿立方米,提前超额完成年度供水计划。
中线一期工程发挥效益的速度逐渐加快,从中线工程建成通水到输水50亿立方米,历时623天;从50亿立方米到100亿立方米,历时406天;从100亿立方米到150亿立方米,历时257天。
东线已累计调水到山东省30.67亿立方米。其中,2016年至2017年度调水到山东8.89亿立方米,2017年至2018年度调水到山东10.88亿立方米,比上一年度增加22%。
据介绍,从缺水到喝上好水,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输水水质保持在II类或优于II类,保障了北方人民饮水安全,改变了北方受水区的供水格局,供水保证程度大幅提升,水质、饮用口感大为改善。
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同时支撑了调水沿线和水源区绿色发展。据测算,南水北调为东中线受水城市每年增加工农业产值近千亿元。北京、天津、郑州、石家庄、济南等一些北方大中城市水资源短缺问题得到缓解,为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创造了机会和空间。
此外,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显著改善了沿线受水区水源条件,遏制了地下水超采状况,增加了生态环境用水,改善了河流生态。
(新媒体责编:news1166)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