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由中国民航局、中国商飞、中国航材等11家单位共同开展的《民用航空产业对中国国民经济影响》课题研究成果在京发布。据研究,我国民用航空产业已经形成并快速成熟,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显著提升,具有成为我国战略支柱产业的价值和潜力。中国民航局副局长梁楠、中国商飞副总经理张小光在成果发布会上致辞。
发布会现场(记者张哈斯巴根/摄)
民用航空产业链条长、辐射面广、附加值高,对区域经济协同、国际经贸合作以及低空经济等新兴领域发展具有深远影响,是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科学评估民用航空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厘清其产业链与价值链的内在逻辑,识别关键瓶颈并优化政策路径,已成为政府、产业界、学术界共同关注的重大课题。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准确认识、科学评估民用航空产业对我国国民经济影响,充分发挥民用航空产业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战略作用,2024年4月,11家单位共同启动《民用航空产业对中国国民经济影响》课题研究项目。
经过为期一年的深入研究,课题研究成果报告形成。报告分为5个部分,包括民用航空产业分类,民用航空产业规模及分布,民用航空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影响:理论与方法,民用航空产业对中国国民经济影响的测度结果和相关建议。
报告创新性地提出了民用航空产业分类标准,以投入产出分析为理论框架,在国家统计局2017年投入产出表(149部门)的基础上,扩展构建了涵盖174个部门(含27个民航产业部门)的《中国民用航空产业投入产出表(2017)》,填补了国内民用航空产业经济核算体系的研究空白。据研究,2023年,民用航空产业增加值效应占GDP的比重为1.6%。据初步预测,到2035年民用航空产业增加值效应占GDP的比重将达到3%,到2050年有望进一步提升至5%。
课题组组长刘鲁颂介绍说,课题组完成了对全国31个省份、1650家单位的实地调研,收集细化调研数据527份,整理汇总2.7万家重点企事业单位的基本信息,创建了第一张全产业链视角下的中国民用航空产业分类标准,构建起了第一个全产业图景数字画像,编制出了第一张中国民用航空产业投入产出表,首次展示了中国民用航空产业及其各个门类对国民经济贡献的量化测度结果,建立民航“产业地图”数据库,实现对民航产业的“数据画像”。
根据研究成果,课题组建议进一步明确民用航空产业发展目标,努力将民用航空产业打造成为我国战略支柱产业;进一步认识特定产业对国民经济产生影响的作用机理,突出民用航空产业发展重点;进一步把握特定产业的结构性特征,增强民用航空产业发展政策的系统性;进一步贯彻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要求,切实提升基于特定产业的政府治理能力。
多位来自政府部门、学术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的专家学者分别对项目成果给予点评,对课题选题研究及其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陈锡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研究员李善同,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国家全球战略智库综合研究部部长刘仕国和来自民航局、中国商飞、中国航材、浙江省交通厅、广东省发改委、四川成都双流区政府、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民航大学、民航管理干部学院、民航局信息中心、民航局国际合作中心、中国民用机场协会等的嘉宾出席成果发布会。(《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肖敏 报道)
(新媒体责编:caizhuo)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