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海事职业学院科研团队针对山东省港口群多式联运碳减排情况进行实地调查研究,调研团队历时2年,走访调研全省7个港口,200多家物流运输相关企业,为山东省港口群的绿色发展提供了全面且深入的分析与切实可行的策略,在港口多式联运碳减排领域引发广泛关注。
在全球及国内积极推进碳减排的大背景下,交通运输行业作为碳排放的重要领域,面临着巨大的减排压力。港口作为交通运输的关键枢纽,其多式联运的发展对于提升运输效率、优化物流结构、降低碳排放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山东省港口群凭借其在区域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在多式联运和碳减排方面的实践探索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本次调研综合运用了量性研究与质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精心设计的问卷,对港口企业、货主、物流企业等不同群体进行广泛调查,收集了大量关于港口多式联运和碳排放的定量数据。同时,与港口管理方、物流企业负责人、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学术专家以及社区代表等进行深入的半结构化访谈,并对相关政策文件、港口规划等进行细致的文本分析,全面且深入地了解了山东省港口群的现状、问题及各方的需求与期望。
调研结果显示,山东省沿海港口群已形成了以 “一中心、两翼、多支撑” 为核心的科学布局。青岛港、日照港、烟台港等主要港口在地理位置、基础设施和业务规模上各具优势,通过内陆港和沿黄陆海通道的建设,不断拓展腹地范围,提升了港口群的整体竞争力。在多式联运发展方面,尽管取得了显著进展,如铁路进港率的提高、公路与水路的协同发展等,但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利益诉求差异导致协同效率受限,信息孤岛现象影响了物流信息的顺畅流通,作业流程的衔接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多式联运的高效运行。
在碳排放方面,港口的碳排放源主要包括装卸设备、运输车辆、船舶靠港作业、港口机械、船舶活动、能源消耗以及辅助生产活动等。大量的碳排放不仅对当地空气质量造成负面影响,还加剧了全球气候变化。对于山东港口群而言,降低碳排放既是响应国家政策的要求,也是提升自身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同运输方式组合的碳排放强度存在明显差异,海铁联运和内河航运展现出了较低的碳排放优势,而公路短途集疏运则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此外,当前的碳排放核算体系尚不完善,存在标准不统一、数据采集盲区等问题,减排技术的推广面临着资金压力,政策与管理的协同也有待进一步加强。
针对以上问题,调研报告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政策与企业协同机制。在政策方面,紧密对接国家 “双碳” 目标和交通运输行业绿色政策,进一步完善山东省世界一流海洋港口建设政策,通过优化数字孪生平台提升铁路进港率,加强多式联运网络与数据的协同整合。在企业合作方面,明确了港口企业、铁路运营企业及货主等利益相关方的责任与利益诉求,设计了战略联盟共建和联合运营体等合作模式,并构建了科学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同时制定了完善的合作保障措施和激励机制,以促进各方的积极参与和协同合作。
“这份调研报告为我们清晰地描绘了山东省港口群在多式联运碳减排方面的现状、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其提出的政策与企业协同机制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对于推动港口群的绿色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山东祥兴物流运输集团郝总这样评价本次调研成果。
随着该调研报告的发布和相关建议的逐步实施,山东省港口群有望在多式联运碳减排方面取得更大的突破,进一步提升其在全球港口竞争中的地位,为实现国家 “双碳” 目标和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未来,山东省港口群将继续深化绿色转型,不断探索创新,引领港口多式联运碳减排的新趋势,成为全球绿色港口建设的典范。
(新媒体责编:wa12)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