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广受欢迎,但受制于容量,转债市场长期是个小众市场。2010年以来,随着中行、工行、石化、平安、民生等几个百亿大盘转债陆续发行,转债市场规模出现大幅增长,达到千亿以上,尽管品种仍然显得单薄。随着转债市场扩容,市场上以转债作为主要投资对象的产品也日益丰富,经统计,目前市场上以转债作为主要投资对象的公募基金就有15个,此外还有不少专户产品以转债为主要投资标的,保险机构和其他公募基金等也都是转债市场的常客。然而近期,随着股市的回暖,这些大象级转债陆续被强制赎回,转债市场将再次面临大幅度的萎缩。
转债由于其独特和优良的特性,广受机构及专业投资者的青睐,同时也是发行人非常喜欢的融资工具。既然有供求双方的一致青睐,可转债市场应该有很好的发展,市场应该可以繁荣的多,但为什么在内地却长期面临供给不足的局面呢?究其原因,最大的障碍来自过时的法规限制。
《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发布于2006年,该法规规定,发行可转债需要满足最近三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不低于6%,可转债融资后公司的累积债券余额不超过净资产的40%,对净资产不足15亿的公司发行可转债有提供担保的要求。
现在看来,这些都是参考当时公开增发门槛而设置的法规限制。制度上一旦松绑,市场力量马上就会显示出其巨大活力。
从海外的实务看,海外中小企业发行转债非常普遍,而且小公司的股票因为风险高同时市场流动性差,发行可转债要比直接批股要容易的多,非常对小企业的胃口。可以预见一旦取消多余限制,可转债很可能会成为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的主流融资工具。
作为国内第一家转债基金的基金经理,我们喜爱转债投资,也渴望转债市场的丰富与繁荣。我们呼吁转债市场的发行端打破这些没有意义的行政管制,尽早给转债市场松绑,放手让各类企业以灵活的条款、便捷的方式发行可转债,促进资本市场的多元化,促进直接融资的加快发展。
兴业全球基金 杨云
(新媒体责编:news)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