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志诚,1930年2月出生在上海,成长在烽火硝烟的年代。他儿时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贴着“膏药旗”的轰炸机,在原本清澈蔚蓝的天空中轰鸣、肆虐,抹上一道道挥之不去的黑烟与阴霾。“那时最大的梦想就是让天空中都是我们自己的飞机。”从姚志诚满怀青春壮志迈进航空工业沈飞的那一刻起,一个甲子有余的执着历程便在他脚下徐徐开启,在无数次夙兴夜寐的钻研鏖战中,在上千份金相分析案例资料里,在34000次不顾风雨的往返路途上,似乎祖国的航空事业早已融入他的血脉,成为他生命的全部。
姚志诚入厂时,正值祖国百废待兴的“一五”建设时期,“一切几乎从零做起,我们得自己找老师,自己学啊!”那些年,为了学习先进的专业知识,姚志诚四处寻找国外资料。除了俄文,他又开始自学英文、日文……数十年来,经他翻译的外文资料就有数十套,达10余万字。
一年复一年,时间齿轮的转动从未停止,姚志诚从风华正茂的少年人变成了别人口中的“姚老”,而他对航空事业的热爱也从未消退。1990年初,离退休的时限越来越近了,姚老开始与时间赛跑,他像一个停不下来的弹簧穿梭在金相室与生产一线。在退休前不足一个月的时间里,姚老还解决了钛合金板在装配线上发现的裂纹问题,为公司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时间有限,我们变换角度,再论证一次”“时间有限,这个问题需要我们配合一下”……不经意间,“时间有限”已经成为了姚老的口头禅。退休的日子还是来了,但姚老始终割舍不下对于航空事业的热爱,他数次向组织提出继续留在工作岗位的请求,哪怕打杂、打下手他也毫不在乎。身边的亲人心疼他,时常劝他:退休就好好在家休息,可他总是说:“我天天来,其实是对这个岗位舍不得,对航空这份事业产生了感情,在我有生之年能为本职工作多做一些事儿,多发挥正能量,就是我最大的愿望。”老人憨憨地笑起来,就像个天真孩子。
其实,金相室的同事们也舍不得姚老,几乎每一位金相专业的年轻职工都研读过姚老主笔编写的《失效分析案例汇编》,这是1956年以来,整理归纳的一批军工领域具有代表性和技术价值的案例,是金相领域的瑰宝,也是姚老一生坚守初心、不负光阴的浓缩与印证。
(新媒体责编:zfy2019)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