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以“物联网,驱动行业数字化转型——标识集成及应用”为主题的首届CNICG物联网大讲堂在南沙资讯园举办。行业专家对物联网关键技术及产业方向进行了深度解读,共享了多家国内外物联网骨干企业在推动行业转型升级的解决方案,一同探讨分享标识解决方案、需求与实践。
此次活动由广州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简称“CNICG”)主办,由广东省物联网协会及广州联通协办,100多人参加了活动。此场大讲堂立足于搭建物联网技术交流和标识应用推广平台,进一步推动我国物联网产业的快速发展,引领行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汇聚全球力量,推动标识服务。
国家平台技术总监蔡冠祥:立足于物联网标识 实现商品信息溯源
3月10日,由中国科学院、广州市、南沙区三方共建的广州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承担的“物联网标识管理公共服务平台”项目正式通过国家验收,为物联网各行业、各领域应用提供物联网标识统一管理服务,是物联网标识领域的唯一国家级平台。
国家物联网标识管理公共服务平台(简称“国家平台”)技术总监蔡冠祥出席了此次讲堂活动,并做了“物联网标识的价值及应用-国物标识”主题演讲,着重介绍了物联网标识的价值和产品全生命周期追溯场景中的创新应用。
蔡冠祥特别指出:标识,是万物入网互联的基础。在具体的应用中,他着重介绍了基于国家平台研发的国物标识系统在产品溯源中的应用场景,人们可追溯食物从原材料生产、运输到制作加工的完整透明信息,保障食物安全。
同时,针对目前市场假货泛滥,传统防伪方式没有信息反馈的回路而造成的投入大、收效低等痛点,CNICG以物联网标识“一物一码”为基础,使标识成为连接商品和消费者的一个纽带,立足于“物联网标识”,赋予每一件商品唯一的身份标识,以“商品质量安全信息溯源”为重点标识服务项目,建立商品从原材料—生产加工—产品—物流—销售等全过程的认证、跟踪、监控服务体系,确保商品的信息公开透明,使问题商品无处藏身。
目前,平台接入超过800家企业,总发码量超过10亿,覆盖跨境商品、车联网、烟酒、日用品、农业、婴幼用品/食品等多个领域及行业,并涉及的行业领域仍在不断的高速扩充中。在为消费者提供便捷权威的溯源防伪信息查询服务的同时,也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防伪防窜货及信息溯源服务,并通过用户行为洞察分析,迅速定位假货窜货销售源头,提供详尽的数据报告,协助商家和管理机构治理和决策,共同推动企业品牌保护和销售管理,并推进市场监管和社会诚信体系建设。
广州联通主任李亮:提升物联网整合力 服务智慧城市发展
广州联通物联网中心主任李亮介绍,“智慧城市”是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有机结合的产物,而作为国内首家制定“智慧城市”战略的电信运营商,中国联通一直高度关注并致力于推动新业务的发展,尤其是在“物联网”方面,不仅有着为万物互联提供基础网络的管道资源,更在这场大潮中凭借着过硬的技术和特有的Jasper平台优势,全面提升了物联网整合能力。广州联通致力于企业个性化信息化服务,针对不同客户特点及行业特性提供一对一整体打包解决方案,将企业经营与技术手段完美结合,最大程度助力客户产品升级转型。在广州联通的协助下,智慧公交系统、智能监控系统、智能支付平台、智能抄表、智能路灯、共享单车等等项目应运而生,令市民的生活更加便捷安全,企业的生产经营逐步节能增效,也为智慧广州建设工作添砖加瓦。广州联通已充分认识到加快物联网发展的重要性,后续将结合自身的网络、技术和平台优势,为企业客户提供更加先进的信息化服务。
广东省物联网协会曾明:物联网迎来高速发展引爆点
广东省物联网协会秘书长曾明博士对物联网的行业发展现状、趋势分别从国际、国内作了介绍,重点围绕感知、通信、平台和应用四层描述了物联网产业图谱及企业分布,同时对物联网产业价值链进行了深入地分析。他指出,物联网产业拐点已现,正处于爆发前的关键布局阶段。新技术尤其低功耗广域网技术将促进连接数迅猛增长,物联网迎来高速发展引爆点。
为了推动全民参与到物联网生态的建设中,在此次讲堂上,活动期间,CNICG也全面对外开放物联网体验中心,各界人士、公众前往参观体验最前沿的智能家居、智能医疗、智慧农业、智能公交、车联网、灾后危化品监测等项目,感知互联互通的物联网时代。
据悉,从全球来看,国际巨头对物联网平台的布局正在加速。在驱动行业变革的进程中,数据收集难、处理难、兼容难等问题让企业升级举步不前,标识服务成为各行业企业对互联网数据信息查询、管理和控制的基础和成为驱动行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共同选择。主办方表示,本次活动是CNICG系列大讲堂的开篇,旨在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普遍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未来将根据企业需求陆续开展不同主题的系列讲座,希望借此机会促成企业开展更多交流与项目对接。
(新媒体责编:wb001)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