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疫情之下,全中国仿佛按下了“暂停键”……
自30省份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全国史无前例的封城封村,虽然有利于抑制疫情的扩散,但因为交通管制,出行限制,每个人的生活都受到了极大的影响�;旧钗镒嗜绾伪V�,紧急药物如何购买,特殊事件如何处理。这是每个人面对疫情,落实在生活中都需要解决的问题。
而今天要讲的,就是解决这些问题的一群人的温暖故事。他们用“逆行”守住关乎人们生存的“生命线”,用送货量比起平日增加十倍的奔波换来众人生活保障。
看到那个聚拢温暖的守护英雄
——快递小哥汪勇了吗?
汪勇是武汉一名普通的快递小哥。疫情暴发后,他牵头建起了医护服务群,从日常的出行、用餐,到修眼镜、买拖鞋,只要医护人员有需要,他们都会想方设法搞定。汪勇和他的志愿者团队将温暖聚拢,守护着冬日里逆行的医务英雄。
上午10点,忙活了小半天的汪勇刚要吃口早餐,就接到了一位护士的电话。原来她赶着去给方舱医院送药时不小心刮蹭了一辆电动车。事故不大,但特殊时期找不着能修车的地方所以求助汪勇。汪勇马上赶到,让护士去送药,他来处理修车的事情。
汪勇说,像这样为医务人员解决生活难题,让他们能安心工作,就是他目前的全部工作。汪勇本来是一名快递小哥,大年三十那天,一条护士下班打不上车的消息让本已放假回家的他坐不住了。第二天,他就住进了公司的仓库,开始志愿接送医务人员上下班。
走回家要4个小时,这让汪勇特别心疼。他开足马力,第一天就接送了30多位医护人员回家,但他慢慢发现就算再拼命,每天最多也只能跑300公里左右。于是他开始在各个微信群里招募志愿者,渐渐地他们的队伍扩大到二三十人,队员们日夜兼程跑坏了三台车,但大家都觉得,哪怕能为白衣战士多争取十分钟的睡眠都是值得的。
随着越来越多救援队的到来,细心的汪勇发现,医务人员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但像换班吃饭、理发等细致的需求还一时难以满足,而这正是志愿者发挥作用的地方。2月3日,上海医疗队想要简单给几位队员过一个集体生日,汪勇听说后立刻开启了全城搜索模式。
现在的汪勇已建起医护服务群,即便是眼镜片坏了,需要买拖鞋、指甲钳、充电器甚至秋衣秋裤,只要在群里通过接龙喊上一声,很快就会有人出来搞定。汪勇说,自己能量有限,是无数志愿者爱心的汇聚才让他显得“一呼百应”。
河南平顶山:我来帮你一把
道路不通,对于濒临断药的人群来说无疑是一场灾难。他们面对的既是自己“出,出不去;进,进不来”的困境,也是“谁愿意来帮自己一把”的未知。第一个故事就发生在这样的背景下,它的主人公是于师傅,他向他们伸出了援手。
2月17日上午10点,社区医院张医生拨通了于师傅的电话。
“出市区的单子您这边能不能帮忙送?”
“送什么东西啊?”
“儿童用药,很紧急。”
原来70多岁的老先生骑着自行车去市里给孙儿取药时,村里的志愿者将他拦住了。“现在疫情严重,咱们封村了。”
可孙儿的药马上就要见底了,不能出去可怎么办,孙儿的药可是万万断不得的。老先生记得张医生跟他说过,孙儿对这药的依赖就像糖尿病人离不开胰岛素一样,一旦断药,后果很严重。老先生不断向志愿者们转述张医生的话,可没有通行证,就不能放行。
对于70多岁的老先生来说,办理通行证确实是个难题,而且即使出了村口,横在老先生面前的交通问题也必将是一个接一个。
怎么办?孙儿不能断药啊!
老先生想到了张医生,每次给孙儿拿药都是找的他。“村口封了我出不去,您能帮帮我吗,孙儿的药要断了。”
基于老先生的情况,目前最快的解决方法就是找个人帮忙送过去。
张医生想到了闪送,他之前下过单送过文件,配送师傅的速度还挺快的。他记得当时存了这师傅微信。翻了翻通讯录,对,就是闪送于师傅。
“我送。”当听到张医生说是送急用药时,于师傅迅速回答道。
确定有人配送后,张医生赶紧告知了老先生,让他不要着急。平台不能指定订单,所以当填写完信息后,张医生立马通知了于师傅,告诉他自己即将提交,让他注意抢单。
疫情期间,出门跑单的闪送员并不是很多,当订单发出的那一刻,于师傅便抢到了自己手里。
接单后,于师傅迅速抵达了取药地:社区门诊的药房,拿药时,医生特别交代,这药,需要低温运送,而且加冰块运送时间不能超出一个小时。于师傅小心翼翼将药装好后,打开了地图,此地距离目的地33.3公里。
知道此药的分量,知道时间的限制,更知道自己所背负的责任。此时,平顶山空旷的街道上只留下于师傅飞驰而过的身影。
不过,由于交通管制,于师傅时不时就会在某个路口暂停,在防疫点里报备。“当大家知道箱子里装的是紧急药物后,很快就放行了。”
那天中午,风很大,空旷的街道里甚至可以听到风呼啸而过的回音。于师傅没有停下来,他告诉自己,抓紧时间送达。
抵达村口防疫点时,时间才刚刚过去了22分钟。于师傅联系老先生时,老先生正骑着自行车往村口这边赶。“我住在村里面,路程比较远,麻烦您再等等我。”
由于村里严格管控进出,于师傅帮不上忙,只能原地不动,静静等待。
24分钟后,一个70多岁的老先生踩着一个老旧的自行车出现在了众人眼前。“谢谢,谢谢你!”在于师傅手里取过药后,老先生连说了好几声感谢。他说,家里只有自己和十几岁的孙儿,如果没人送药的话,真的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看着老先生渐行渐远的背影,“张医生,我药送到了。”于师傅在电话里说。
自疫情发生以来,全国各地很多快递员一直坚守在一线,从早跑到晚,不挑单,有单就接;不畏难,接单必达,用行动践行着自己的责任,用随叫随到守护着大家的安全感,保障着大家的必须与急需。
因为病毒肆虐,这个春节显得格外寒冷,但也有爱心散发着脉脉温情,融化着寒冬。在1月20日至2月2日的全国闪送订单备注中,“感谢”出现7155次,“加油”出现67次,“辛苦了”出现711次,“安全”出现379次,“武汉”出现20次,也有用户向闪送员送去了饮用水、早餐等作为感谢,他们用最直接的方式,向逆行在马路上的闪送侠们送去问候。
(来源:央视网)
云南曲靖:用善良递送每一单
第二个故事发生在云南曲靖,疫情暴发以来,人们纷纷尽自我所能表达着对国家的支持。其中有这样一位特殊的闪送员胡师傅,他在身为医护人员的妻子已被隔离观察的情况下,依然坚持着公益事业并分文不取,甚至顾不上自己的小家。大义当前,他用行动书写着家国情怀。
忙碌的闪送员:
白天服务社区 晚上接单助人
胡师傅是个远近闻名的大忙人,每天都过着“两班倒”的生活:白天参加社区防控服务工作,义务帮附近几个封闭小区的居民倒垃圾和采购生活用品;晚上还要去做闪送员帮人送东西。
之所以这么安排,胡师傅也是经过了一番考虑,他知道白天是订单高峰期,不想那时候凑上去跟大家抢单子,“疫情期间都挺不容易的,让他们能多赚一分是一分吧。到了晚上大家都回家了,这时候下单的用户都是真的有需求,没人接单的话他们会很难。”
每天社区服务工作结束后,胡师傅简单吃个工作餐,17点多出门开始接单,一直等到22点左右再回去。在这将近5小时的时间里,他有订单就接单,没订单就在街上绕,生怕错过任何一个需求,他觉得只有自己多跑几步路,才能让更多的人少出家门。
胡师傅妻子是一名医护人员,作为家属,他深知疫情期间医院有多忙碌,因此曲靖当地几座医院也成了他最常蹲守的地方。每天21点之后,他就直接把车开到医院附近等着,以备第一时间响应递送需求。
医院和封闭小区是胡师傅最经常送的地方。尤其对于送往医院的订单,他一律分文不取免费配送。有一次,一位用户请他往医院送感谢信,本来发件人说订单特殊坚持要付费,胡师傅却依然拒绝了,最后甚至找了平台客服去帮忙退还客户费用。
除了蔬菜、大米、衣服这些常见的递送需求之外,胡师傅偶尔也会遇到有人请他帮忙买药。遇到这种订单时,他都会在电话里多问对方一句,情况是否危急,是否需要送医院,如果需要的话自己可以帮忙。
药店跑得多了,胡师傅也知道当下口罩和消毒剂等防护用品有多难买,好在家人以前就买了很多,家里还有些富余,他就每天接单的时候装一些在身上,路上遇到那些没戴口罩的人时,他就会塞给对方一两个,并一再告诫他们个人防护的重要性。
为了报恩,夫妻双双上“战场”
其实,胡师傅是一名彻彻底底的“新闪”(闪送平台对刚成为闪送员的人的称呼),今年2月6日才正式报名,8号参加完培训当天就立刻上岗了。
为何要赶在疫情最严重的时期出来接单?原因还要回到一次胡师傅与妻子的对话。
疫情爆发后,胡师傅妻子所在的妇幼医院被列为当地疫情防治定点医院,身为护士的她第一时间报名参加了防控工作,连续十多天没回过家,中间仅有一次因为担心孩子身体回来看了下,却也是只待了几小时就走了。
那天妻子告诉他,因为受疫情影响,当地外卖和快递基本都停了,平时只有闪送还能接单,尤其是一些在医院留守的医护人员或者封闭小区的居民,更是需要有人帮他们采购和递送。
“要不我去做闪送帮你们送东西吧,不能让你们这些参与一线抢救的人没有饭吃!”胡师傅以前做过邮局的快递员,对城里的道路比较熟,他希望能在后方为妻子这样的医护人员出一份力。这一想法在得到家人的支持后,他便立刻报了名。
胡师傅做闪送员,其实还有另一份“隐情”。8个月前,胡师傅的二儿子出生了,但当时孩子情况非常不好,体重仅有1公斤出头,需要输血急救,却恰逢血库库存告急,最后是在政府、医院、社区和社会各界的协同援助下,才把孩子从生死线上拉了回来。从那时起,胡师傅和妻子就暗暗立下了决心,一定要找机会把这份善意传递下去,“我的孩子是大家帮我救回来的,现在到了可以回报社会的时候了,我们当然义不容辞。”
能帮就帮,誓将公益坚持到底
以往情人节,胡师傅都会给妻子买上一束花,做一桌子菜,好好犒劳妻子。今年他知道情况特殊,原本想到时偷偷去医院给已经十多天没回家的妻子送上一束浪漫,却不曾想,就在昨天早上,他接到了妻子被隔离的通知。
原来,在妻子巡查的小区内,12号晚上确诊了一例病患,妻子作为负责巡查的医护人员也被要求留院隔离观察,目前感染结果尚未知晓。
胡师傅很是担心,却也知道这时候自己帮不上什么帮,不如继续做好手头的事,安心等待妻子回家。
现在每天7点多,胡师傅都先去社区报道,负责全小区消毒剂喷洒工作,同时还要配合其他同事负责居民进出体温检测和登记。他所在的志愿组还要管理周边几个封闭小区居民的生活保障需求,中午匆匆扒几口饭后,他就要去这些封闭小区挨家挨户收垃圾,小区内有十几栋楼,全收完得花上他和同事大半天的时间,做完这项任务后,要立刻消毒再去帮居民采购生活用品送上门。等这一切做完后,身上的衣服早已被汗水浸透了。来不及多休息,胡师傅换上干净衣服,又马上开始了夜晚的送单生活。
胡师傅和妻子育有两个子女,大的13岁,小的才8个月大,最近夫妻俩一个在医院隔离,一个每天奔波做公益,家里的事情都委托给胡师傅的父母帮忙照料。胡师傅也坦言,自己现在能做的只有保障家里生活用品不会缺,其他的只能暂时委屈家人,“但看着现在每天不断增加的治愈人数,我就觉得我和我爱人所做的还是有意义的。”
不仅如此,胡师傅所从事的的社区防控工作都是义务参与,没有任何酬劳,仅提供两顿餐食。晚上的闪送接单服务,他也没打算赚钱,对用户是能免则免。在胡师傅看来,现在是困难时期,大家都能帮就帮,养家糊口不在这一两天。
当问及以后,胡师傅表示目前还没别的打算,只想着疫情存在一天,自己就做一天的闪送员,“在这个社会上大家都不容易,只有在困难的时候都伸出手,大家共同努力才能渡过难关。”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面对金钱,胡师傅选择了“佛系”,而面对业务责任,他却选择了坚守。普通的胡师傅却以不平凡的姿态撑起了云南曲靖的一片天。
(来源《闪送公众号》 韩梦霄整理)
(新媒体责编:zfy2019)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