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面对企业改革不断深化、生产经营任务繁重、内外形势愈发复杂等实际,中铁十局运营(物业)公司党委始终坚持以党的建设为引领,赋能企业改革发展,以正确选人用人为导向,营造干事创业氛围,以自主创新为驱动,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以联建共建为纽带,推动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努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
突出“政治性”,始终坚持正确前进方向
1.筑牢信仰基石。始终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将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精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精神等纳入班子集中学习范畴,提升班子掌握政策、运用政策的能力。持续深化“第一议题”制度,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数字经济、疫情防控和党的建设重要论述。
2.强化政治引领。严格落实两个“一以贯之”,按照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工作有关要求,建立量化考核、充分激励、刚性兑付机制。着力在完善公司治理中加强党的领导,修订党委会议事规则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办法,理清了党委会、执行董事办公会、经理层等治理主体的权责边界。公司合并重组后,召开党委会7次,研究议题91项,统筹推进内控、经营、薪酬等体系建立。以完备的制度体系推动党的领导落实到企业改革发展各环节,共制定党内规范性制度办法50项。
3.明确使命定位。坚决摒弃“等、靠、要”思想,立足集团所需、行业所趋、自身所能,明确做精做专“运营管理、物业管理、资产运营”三大板块主责主业,目前物业项目增加至近100个,资产运营板块取得突破,运营管理板块高效运转,临建项目再添“第二曲线”发展新助力。公司正全力聚焦“投建营”一体化“营”的后端和相关产业链“链长”,加快构建多元新业态新发展格局,在擘画高质量发展新蓝图进程中扎实前进。
突出“导向性”,打造高质量干部队伍
1.深化校企合作。坚持长远眼光,分层次、有重点的确定了“产学研教习”战略合作方向,广泛开展多维度多形式交流与合作,构建高效的协同育人体系,在与原有5家大中专院校签订了全方位的校企战略合作协议的基础上,与山东青年政治学院达成合作意向,先后从学院招聘本科实习生18人,拟录用本专科毕业生8人,确立了不同层次人才的差异化战略合作目标和科研合作方向。
2.夯实队伍建设。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建立健全干部管理制度办法,形成一套有效管用的选人用人体系。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做到人岗相适、人事相宜,将岗位职责与能力联动匹配。深化薪酬分配体系建设,建立了“效随绩浮”薪酬考核机制,发挥了薪酬正向激励作用。优化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人才选拔运用和引进机制,2022年引进社会人才1人,调整中层干部9人次,提拔5人,累计培训干部职工100人次。加大年轻干部培养力度,制定“专属”培养方案,组织新职员工定期轮岗锻炼、实绩考核,做到实践出真知,锻炼长才干。
突出“创新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1.机制体制创新。持续在调整理顺管理职责、完善配套运行机制、基层实践创新方面下功夫。按照“便于管理、专业分类”的原则,将零散的80多个项目,设立成6大片区项目经理部,为公司提高管理效率和盈利水平奠定基础;按照“科学统筹、精简高效”原则,推进公司本部机构改革,成立7个职能部门机构,2个附属机构,做到了“两个减少”,即本部定编总量减少、部门管理职数减少,推进本部机构职能优化协同高效;按照“必要性、适用性”原则,上半年梳理完善现有管理制度100余项,优化了工作流程,达到又好又快管控目标。
2.强化科技赋能。公司党委积极推进企业“十四五”发展战略规划,明确了包括党建强企、科技兴企目标。2022年,公司组建运营专班,配合集团公司成立了高铁建造技术国家中心绿色运维分中心,聚焦国家战略亟需“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和科技前沿技术,开展运营维保、诊断评估、健康管理平台、病害整治施工、材料和装备研发的交通基础设施运维全产业链一体化服务。与中科院空天信息研究院,通过雷达探测技术,解决行业“高精尖”技术难题,为公司发展注入动力。
3.加快数字步伐。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自主研发了“中铁智慧云”管理平台,实现了“人物财事客”全链条管理格局。设计“事务”流程145项,产生“人事”信息1538条,“采购”模块实现线上审批、线上接单功能,“销售”模块实现物业项目线上收费,“排班”模块大幅降低人工成本,“考勤”模块严肃了企业纪律、提高了办事效率。“中铁智慧云”管理平台2022年获得了国家版权局著作权登记证书。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步伐,重点打造数字化车站、数字化综合体和数字化住宅,在济莱高铁历城站开展数字车站试点,围绕智慧停车、智慧安检、智慧清洁和能源管控等领域探索与创新。
4.打造智慧社区。通过对青岛普吉新区安装关键位置AI管控、停车场智慧管控、物业智慧管控、电梯智慧管控、消防液位和压力检测管控等数字化管控系统,大幅提升管理效能。通过接入公安智慧社区控制平台,实现了与公安、综合治理等各类政府平台实时联动。通过26类“物业+”的全生活服务链,打造和谐高效的互惠新关系,其成功经验在全省得到广泛推广。
突出“合力性”,增强共建共治工作实效
1.释放共建温度。坚持重心下移、资源下沉。落实“一切工作到项目”的管理思路,坚持各类培训资源、人才资源、表彰评先向一线聚集倾斜。坚持需求导向、便民惠民。制定物业服务标准化手册,明确了七大职能服务标准。顺应群众期盼,坚持陪伴服务、共商服务,建立良好的业主关系。坚持组织联建、品牌联创。与业主、街道、社区联合开展“红色物业”“治安巡检”“助力高考”党员先锋队”“青年突击队”“疫情防控”等各类活动100余次,打造以党建引领保障基层社会治理的工作品牌,实现深度参与基层治理、双向融入发展。
2.“两个责任”贯通联动。紧紧扭住责任制这个“牛鼻子”,构建全面从严治党责任体系,健全“述评考用”有效贯通的工作机制,将党建考核结果作为项目班子任免奖惩的重要依据,使项目抓起党建目标更明确、思路更清晰。推动纪检监督、与审计监督及其他职能部门业务监督互相贯通融合的“大监督”工作格局,实现纪检监督与业务部门监督全面覆盖。开展经常性党性纪律教育、案例警示教育、制度办法学习等23次,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自觉构筑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
3.凝聚共建力量。根据所辖项目点多面广、人员分散实际,积极发挥组织协调作用,通过整合区域资源,以联建促凝聚、以凝聚促发展,11个党支部陆续联合开展了“传承红色精神 争当开路先锋” “理想信念情怀 爱党爱国爱企”建党101周年主题党建活动,以及“以爱之名 温暖冬日”志愿服务主题活动,大党建格局凸显。(中铁十局运营(物业)公司/王鑫燕)
(新媒体责编:caizhuo)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