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一堑,却似乎没有“长一智”。仿佛商量过的,从北往南,近期一大批汽车大项目落地:产能都是10万辆起跳,占地面积都是1000亩往上,“圈地运动”正式重现江湖。
只不过,这一次,“圈地运动”的对象是新兴的互联网汽车企业。互联网汽车企业不仅有钱,也愿意烧钱,更为关键的是,互联网汽车企业是衔着“金钥匙”来到这个世界:传统汽车主机厂“可望而不可求”的生产许可证,互联网汽车企业轻易就能获得。要知道今后新的传统汽车项目一概不批,要批也只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新增。
但一个容易让人忽略的事实是,自2012年以来,总有汽车主机厂由于无法投产而导致土地被大量闲置。对于这些闲置的土地,部分土地经过多方努力终于建成并投产,但也有部分土地因无法投产而被强制收回,造成资源的浪费。
今年1~4月的汽车产销数据已经说明,未来国内汽车产销“微增长”局面将是常态,过去那种疯狂的扩张模式已经一去不复返。许多专家断言,新能源车能否如最初规划的那样,在2020年迎来一次井喷仍然是未知数。更大可能,在2020年,占据主导地位的仍然是传统汽车主机厂,新能源汽车只作为“点缀”和“补充”。
业内人士分析,新能源车企业之所以能够开展轰轰烈烈的“圈地运动”:一方面是因为新能源汽车企业对于整个汽车业和自身实力判断乐观,另一方面也与招商有关。很多地方为能吸引汽车项目,一线城市少花钱,二线城市花点钱,三线城市不花钱甚至倒贴钱。
据统计,国内新能源汽车企业已经超过300家。其中,有90%会在2020年前后被淘汰。这些被市场淘汰的企业会造成多少汽车基地建设项目的“烂尾”,现在还不得而知。
今年上海车展,互联网汽车企业集体亮相,并公布一系列的产销计划。明眼人便能看出,这些产销计划是不切合实际,“忽悠”多于“实干”。
这里给疯狂扩张和喜欢上“圈地运动”的新能源汽车企业提个醒:一流的汽车企业没有一家是通过圈地的方式发展起来的,超出市场规律的扩张注定难以持续,汽车业必须回归到理性发展道路上来。中国车市已经处于过度竞争的状态,新能源车板块也不例外。争取汽车项目落地容易,督促其建成投产也不算难事,但要投产之后维持亮相发展是最困难的一件事,因为现在的车市竞争是此消彼长的市场份额争夺战。
现阶段,对各地此起彼伏的“汽车圈地运动”保持一份清醒,更有利于和谐、健康、有序的发展。
(新媒体责编:zs11)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