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伊朗公司销售总监说,“在伊朗的高速路口,平均每分钟就可以看到一辆奇瑞车经过。“随处可见奇瑞车”,已经成为奇瑞汽车在海外市场的真实写照。
2001年10月,奇瑞第一辆车出口叙利亚
成绩背后的付出,远比表面的光鲜数字辛酸,除了常人能想象到的商业、市场竞争挑战,奇瑞海外员工有时候甚至要面临生命安全的威胁。
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品牌的核心,一定代表了这个公司对社会的态度;企业的世界观如何,代表了这个产品对社会的承诺是什么。”
2016年7月中旬的一天晚上,奇瑞汽车国际公司一行四名工作人员在土耳其阿塔图尔克机场候机,准备前往埃及谈合作,突然,机场播报屏显示所有航班延迟。原来几分钟前,当地发生军事政变,机场已被政变军控制,全部航班被迫停飞。
幸好最终事态得到控制,有惊无险,第二天上午,航班开始陆续放行。
“埃及合作商看到我们竟然坐着生死航班如约而至,非常感动,谈判也进行得非常顺利!”奇瑞国际公司相关负责人说道,这种突发情况对于奇瑞来说不是第一次遇见,但每一次他们都会选择撑下来。“奇瑞有一个特点,走到哪,车卖到哪,我们的人员也就在哪。你就得适应!”
除了商业关系上融入,作为一个靠产品说话的行业,奇瑞还必须形成出口产品的独特优势,为了做到这一点,他们每到一地,都会深入研究当地的产业政策、市场情况、竞争对手和当地消费者的行为习惯等,进行相应的产品适应性开发。
奇瑞产品在中东沙漠地区做极限测试
有时候,奇瑞还必须满足一些“特别”要求。奇瑞汽车国际公司副总经理杜维强回忆,一位海外经销商曾提出,奇瑞的商用车要符合三个要求:可调限速、三点式安全带以及后排头枕。
为了进一步融入海外,奇瑞还逐步在海外建立工厂。以巴西和伊朗为例,奇瑞将CPS(奇瑞生产体系)引入当地工厂,并建立了整车及主要零部件配套生产的汽车产业园,奇瑞也定期派国内的技术骨干去海外培训员工,每年海外工厂的技能员工也会参加奇瑞举办的发动机装调技能竞赛。
交朋友
奇瑞伊朗公司相关负责人曾在当地走访时发现一个现象。由于伊朗没有婚车出租业务,许多新人结婚时只能四处找朋友借车。于是,奇瑞伊朗公司在当地开展了一项公益服务:免费出借婚车。不少新人在驾驶了奇瑞车后,觉得奇瑞不仅车靠谱,更是一个有人情味的企业,在婚礼结束后,买了一辆奇瑞车回家。
足球是另一个“媒介”。由于奇瑞的海外市场集中在中东和南美地区,面对的多是“我为球狂”的消费者,所以通过参与足球赛事来与消费者互动,成为奇瑞在海外拉近品牌亲和度的主要方式。过去5年间,奇瑞积极借势,通过赞助足球赛事和足球队、社交媒体的赛事报道、巡展及现场互动游戏等方式,让广大民众能够借此机会参与到这场足球狂欢中。
奇瑞赞助阿根廷足球联赛
除了生活体育娱乐,在社会公益事业上,奇瑞也是频频伸出援手,“帮朋友一把”。2010年2月27日,智利康塞普西翁发生里氏8.8级特大地震,3月1日,奇瑞启动对智利地震灾区赈济援助工作,这是国际社会救助智利地震中,首个外国企业对智利地震的援助项目。
奇瑞向厄瓜多尔地震灾区捐款
与此同时,由于奇瑞在海外建立了多处工厂,雇佣了大量本地员工,如何与他们打好交道,也是奇瑞的必修课。在伊朗工厂,奇瑞逢年过节会给员工送礼物,平时也会通过举办竞赛和考核的方式为员工发放福利。
往高处走
数据调查机构GfK在智利做了一项关于“奇瑞汽车品质及口碑”的调研,结果显示,在800多位接受调研的智利民众中,有89%的消费者对于奇瑞汽车是“非常满意的”,有72%的人愿意再次购买全新的奇瑞车。
依靠融入和交朋友成功“走进去”后,奇瑞的海外市场“世界观”中,下一个构成要素是“走上去”,往欧美等更高端市场走。
2017年9月,奇瑞汽车首次登陆德国法兰克福车展
这也意味着中国企业需直面来自全球一流企业的挑战,要求奇瑞拥有强大的产品、品牌和战略布局做支撑。
尹同跃说,“与国际品牌展开竞争,就是希望在世界上最难啃的市场先用EXEED去啃,接受欧洲人的检验。我们不靠价格取胜,要靠品质、性能、造型和环保能力来取胜。”
2017年11月,奇瑞发布“WWW+”全球化战略
从战略布局可以看出,奇瑞从基本的技术和品质,转向了紧跟汽车市场发展形势的智慧和智能,未来,基于两个平台的智能化成果,将随着奇瑞的产品一同出口海外市场。
接下来,奇瑞的海外规划日程表也已经排满。不久之后,奇瑞将参与埃及“新开罗计划”工业园区的建设;2020年,奇瑞电动化ExeedTXSUV也将进军欧洲市场。
他认为,国家要把汽车作为一个重要的出口品种来积极扶持,通过双边贸易协定,为中国品牌汽车出口创造更多的机会。“要像重视高铁一样重视汽车出口,像重视创新一样去重视品牌传播。”
“我们要靠品牌去取胜,融入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大局之中。”尹同跃说,在“走上去”的征途中,奇瑞已经蓄势待发。
(新媒体责编:news1166)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