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经销领域的诚信,既是一个老话题,也是一个新话题。在今年“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期间,北京北辰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中心(以下简称亚市)组织的“诚信建设对汽车行业发展影响”小型研讨会,再次提出并把诚信这一市场交易与建设中最基本的问题又一次摆到桌面上。
大数据能够帮助建立诚信关系
目前,汽车行业比较公认的一个趋势是:整体销售状况已经进入到一个相对平稳的阶段,不像前些年经常出现“井喷式”的爆发性增长。在如此背景下,来自中欧经济技术合作协会的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陈景玥表示,汽车是一个比较大的消费品,在当下的大数据时代,怎样把汽车的诚信建设和大数据应用结合在一起?这是汽车经销商应该探讨的。
作为汽车销售商,在汽车的流通环节和后续的服务过程中,可以很容易拿到所销售的汽车在质保期间的一些数据,包括在什么地方出现了什么样的问题,这实际上是汽车经销商们可以掌握的数据。陈景玥认为,如果将其中的一些数据能够提供给广大的汽车消费者,也就是汽车用户,可以对他们在采购车辆时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因此,从大数据这一角度来看,陈景玥希望:“汽车经销商把车辆完整的数据,包括完整的状况,要明明白白地告诉消费者,这样才能体现出我们的诚信。”
挑剔的客户可能成为忠实客户
对于诚信经营,来自不同部门与岗位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全国乘用车市场联席会的羡乃刚认为,从消费者来看,越来越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对一个行业企业诚信意识以及服务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他希望相关的企业在日常的经营当中能够加强自身诚信意识,明码标价、不乱收费、不使用假冒伪劣的配件,这些都是最起码的要求;同时要完善自身服务的标准和流程,积极应对消费者的投诉,从根本上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亚市经销商代表栾泽阳从自己与客户大量接触的角度认为,在信息如此发达的时代,一个汽车生产厂商和其经销商一定要在信息发布上保证诚信。如果对于自己的产品夸大其词,包含虚假成分,那么许多消费者会有一种上当受骗的感觉,不但你的车卖不出去,可能企业品牌和企业形象在消费者心里都会大打折扣。这可能不仅仅是损失了一个消费者的问题,因为口碑传播的作用,损失的可能是一群消费者,这种负面作用是不能忽视的。
经营二手车的报废专家联合创始人白海从汽车拆解的角度,谈到了他对诚信的理解。他认为送到拆解厂的每一辆车都应该是符合法规的,不应该是抵押车甚至是一些拼装车,那样从根本上就会打乱这个细分市场的秩序。白海希望,将来在报废车与旧车处理领域也应当有一些值得依赖并叫得响的品牌,比如说一提到汽车报废,就会想到报废专家。
越是挑剔的客户,越是给你找问题的客户、维权意识强的客户,越可能成为你的忠实客户,因为你有机会跟他去交流,去展现企业诚信经营的层面。这是栾泽阳从事汽车经销多年下来深深的体会。其实,在北京这样一个竞争激烈又被实施了限购措施的大城市干卖车这一行,常常有一种举步维艰的感觉。栾泽阳认为,作为一个企业,不要把诚信作为自己的一种负担,在北京这种大环境下活得好的经销商,必定是一个讲诚信的企业。因为只有讲诚信了,客户才会不断介绍新客户过来,经销商的口碑、品牌才可能在这个圈子广为流传。
让诚信回到每一个人的心里
作为本次研讨会的主持人,同时也是亚市党委副书记的牛力从汽车经销与整个市场体系建设角度谈了几方面的体会:
一是汽车经销的诚信体现在合同里。牛力介绍,从2017年开始,亚市将对所有的入市商户,从事新车、旧车经销的都包含在内,必须要签订规范制式的合同。在合同当中,新车的价格、发动机编号等,这些品牌方面的信息都要有详细的标准注明,而且必须符合国家的规范。
二是诚信要体现在价格上。亚市的要求很简单,就是体现在明码标价上。汽车作为一种商品,而且是一种特殊的大件商品,更应该明码标价,对新、旧车商户的要求都一样,就是要把车价明示给消费者。
三是亚市中所有的经销商户以及经销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持证上岗,每家商户都要有规范化的操作程序,其中包括对客户投诉的处理。
牛力认为,亚市与所有经销商们要在打造和谐市场、体现和谐市场上做到位,不仅使消费者只是看车、购车,最后要通过看车、选车、购车,达到品鉴汽车文化的目的。
(新媒体责编:zs11)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