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这两天不太平,不到10小时,沿岸三个国家在23日接连发生地震、火山喷发活动。
北京时间(下同)23日17时31分,在太平洋北角,美国阿拉斯加州科迪亚克东南约280公里处海域发生7.9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
阿拉斯加地震发生前三小时,在太平洋西南部,印尼万丹省南部海域发生6.4级地震,震中距离首都雅加达西南约140公里。
23日上午,在太平洋的西北角,日本群马县的活火山草津白根山发生喷发,附近的草津国际滑雪场发生雪崩。
三地接连发生地震、火山喷发活动,他们之间是否有关联?
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研究员刘保华24日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阿拉斯加、印尼、日本都处于大洋板块俯冲带上,属地震活动频发地区。阿拉斯加有过三次8级以上地震,7级以上地震频发,而日本、印尼也属火山和地震活动的高发地区。
“虽然美国阿拉斯加、日本处于太平洋板块,印尼属于印度洋板块,但不到24小时三地接连发生地震、火山喷发活动,个人觉得,不能说一点联系都没有。”但刘保华坦言,依据目前的科技手段,还找不到他们之间有联系或者没有联系的确凿证据。
刘保华解释,对陆地上的地震,人们可以通过建立密集的地震台站等方式,监测地震信号,但目前对海底地震的监测手段还极其有限,海底地震监测台站密度、精度相对低,数据也不能实时传输。这也是目前国际同行遇到的共同难题。
“目前我国正在研发实时传输海底地震仪系统。”刘保华透露。
作为一种灾难性的海浪,海啸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50千米以内、震级6.5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
记者注意到,负责地震和海啸灾害预警的美国地质勘探局、美国大气与海洋局海啸预警中心,在发出海啸警报后却很快将警报解除。
国家海洋局海洋减灾中心副研究员张尧解释,由于此次海啸与海底断层滑动有关且方向不与岸线平行,海水水体垂向起伏较小,因此观测到的海啸近岸波高仅为0.2米。
海底地震主要分布在活动大陆边缘和大洋中脊,环太平洋地震带释放的地震能量约占全球总量的80%。
张尧同时认为,10小时内环太平洋发生的这三起事件表明,该板块现阶段可能处于地质活跃时期,未来有可能会继续发生地质活动直至板块应力和能量的不平衡得到阶段性释放,可能引起海啸等次生灾害。
“我国东南沿海大陆架延伸范围较广,是海啸等海洋灾害的天然屏障。”但张尧说,我国南海区域海底板块拼接复杂,再加上油气勘探活动频繁,容易发生海底地震、火山、陆架滑坡等地质活动,进而引起区域性海啸,可能会直接威胁我国华南沿海地区。“我们将会同地震部门密切关注海啸风险,加强警惕,时刻做好防灾减灾准备。”
(新媒体责编:wb001)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