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建集团、中建交通和公司“六个专项行动”工作部署要求,中建交通四川公司纪委坚持“三聚三夯实”,统筹部署、精准谋划,推动加强创新驱动专项行动落地见效,为公司发展提供坚实技术支撑。
一、聚责汇力,夯实工作部署监督
压实主体责任。 公司纪委高度重视“六个专项行动”推进工作,督促公司党委学习集团公司相关文件精神,推动公司党委召开“六个专项行动”部署会,督促责任部门结合公司实际全面梳理,认真查摆问题,制定印发《中建交通四川公司2022年度六个专项行动工作方案》,明确责任人、时间节点,并根据实际动态更新措施内容。为充分发挥监督保障作用,明确监督要点,提高监督质效,树立结果导向,公司纪委根据任务清单制定印发《中建交通四川公司2022年度六个专项行动监督方案》,成立监督工作领导小组。
压实监督责任。 公司纪委根据下发“六个专项行动”监督方案,围绕“创新驱动专项行动”清单内容,在重点科技成果转化管理监督、践行“双碳”理念监督、聚焦人才培养监督等三个方面明确监督检查内容,确保执行中不走偏、不走样。定期组织召开“六个专项行动”监督推进会,总结经验、查摆不足、纠正偏差,切实推进创新驱动专项行动走深走实。
二、聚势提能,夯实协同联动监督
靠前监督,主动融入。 公司纪委通过“线上+线下”模式,联合主责部门开展监督检查,狠抓技术管理基础工作。一方面协助技术质量部印发《中建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四川分公司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方案管理实施细则》《中建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四川分公司工程质量检查管理实施细则》等制度文件9个。另一方面协助主责部门及时根据项目实际情况,指导项目实施策划,对典型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协助项目落实整改。列席技术质量专题会,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给出建议,要求举一反三,持续补短板、强弱项,提升项目技术创新能力。
选人用人,加大培养。 为进一步充分释放创新活力,解决公司科技人才不足、能力不强、现场技术交底管理粗放等问题,公司纪委通过列席履约会,督促开展相关培训,组织开展技术质量培训共计23次,总计培训1083人次。通过融入式监督,对培训纪律、培训效果进行重点监督。为加强青年员工后备人才管理和培养,聚焦青年员工成长成才,完成项目总工、质量总监后备人才梯队选拔,共选拔7人,助力技术人才“小步快走”。
对标对表,见贤思齐。 为进一步提升项目施工技术水平,加强与优秀施工企业之间的交流学习,公司开展对标对表学习。督导公司召开技术交流会,充分发挥基层监督员的“探照灯”及“纽带”作用。积极参与劳模“传帮带”活动,做好技术分享与经验传授。督促技术质量部采用月度检查和观摩学习、述职考核等形式,加强技术系统联动,积极打造良好内部竞争环境,营造“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态势。
三、 聚实增效,夯实成果转化监督
做深做实科技研发 。公司纪委督促公司技术质量部制定科技工作目标计划,与项目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项目科研工作目标和方向,深挖创新点,助推创新成果落地。自2021年度至今,公司按照大商务体系建设要求,以“双优化”为抓手持续开展技术创效工作,累计为项目创造千万元经济效益,获评集团第三届科技创新创效奖2项,不断为公司项目管理降本增效提供科技支撑和保障。
做优做细成果转化。 公司纪委聚焦科技成果转化,持续督促跟进科技创新成果出成效,公司纪委协助科技成果管理人员提炼并整合已有的科技成果,形成核心技术并积极组织申报科技成果,目前公司工法、专利、论文等质量和数量稳步提升,获企业级工法4项,国家授权专利18项,发表论文7篇,省部级BIM大赛Ⅱ成果2项,省部级QC成果奖9项,国家级QC成果奖3项,各级奖项数量及质量均再获突破。
做细做实质量管理。 紧盯质量管理要点,开展专项检查11轮,涉及所有在施项目。公司预拌混凝土生产及使用专项治理评价合格率由71%提升至89%,质量通病专项治理评价合格率由78%提升至89%,两个专项治理评价合格率均达到集团指标。
下一步,四川公司纪委将持续扎实履行好“监督的再监督”职能,坚持问题导向,开展精准监督,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全力助推“创新驱动专项行动”走深走实,为公司快速健康发展注入创新动力。(陈炜、李俊莎)
(新媒体责编:wa12)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