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湖北武当山玉虚街繁华路段,不难发现这里有一道特殊的亮丽风景。治安岗亭矗立其中,闪烁的警灯和24小时在此值守的民辅警,让岗亭周边的群众吃下了“定心丸”。在今年春节期间,武当山社会大局平安稳定,它们在其中发挥了不容小觑的震慑效果和实战威力。
小小岗亭成为警民纽带
“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出门总能看到街面上巡逻执勤的民警。”家住武当山玉虚街的居民王先生对近年来发生的改变深有感触,他说,“如今即使是深夜行走在武当山的主要街道上,也能看到巡逻的警车和闪烁的警灯,非常有安全感。”
1月20日,在玉虚街执勤岗亭附近,一名60余岁老人突发心脏病倒地不起,正在岗亭执勤队员看到立刻采取急救措施,由于救治及时,老人转危为安。
在遇到突发情况时,可就近出警处置,像这样的执勤岗亭,武当山一共有3个。
“岗亭快速反应、一警多能、多警联动的工作机制,切实提升社会面动态管控和快速反应能力。”武当山特区公安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周晓波介绍,该局依托在大型超市、人民广场、游客中心等人员聚集重点、要害部位设立的3个规范统一的执勤岗亭,构建了“执勤岗亭、屯警街面、动态备勤”防控新模式,加强岗亭点线面建设,有力提升了控制社会面的能力。
记者了解到,每个执勤岗亭都配备了1辆警用汽车、1辆警用电动车、急救药箱、防暴警械等装备,岗亭以反恐应急大队警力为主,交警、派出所警力为辅的联合警备小组,每天安排至少6名警力在岗在位,实行24小时全天候值勤。
巡逻队员需按规定佩带武器警械,白天见警车、晚上见警灯,全天候不定时对路段重点部位公开巡逻,在重点时段对重点区域加强巡逻密度,提高见警率,增强对违法犯罪的威慑力,以点控线、以线带面,为武当山辖区治安秩序提供了坚强保障,把岗亭打造成为犯罪分子的“一线克星”、人民群众的“一线守护神”。
织密街面巡逻网 快速出警多警联动
武当山开展“路长+执勤岗亭+巡逻员”勤务模式,不仅有效增加了群众的安全感,事实证明,出警和处警效率也明显提升,多警联动、一警多能的优势展现得淋漓尽致。
2月7日下午2点43分,在人民广场执勤岗亭的巡逻队员接到指挥中心指令,在钻石钱柜KTV有人正在打群架,有人员受伤。接警后,巡逻防暴队员不到1分钟便赶到事发地,迅速控制现场,及时将伤者送往医院救治,配合派出所出警民警将违法人员带离,有效避免了事态的升级。
过去,街面警察分为巡逻民警、交通民警、派出所民警,专业细分,各司其职。因路面警力不够,往往产生“出警慢”“管事率不高”等问题。
“快反机制”运行后,让交警巡警互相“管对方的事”。这样,每一个路口、每一个岗亭就是一个治安守望点,每一组巡逻民警、每一个屯警点又是一队维护交通秩序的执勤力量,最大限度地提高了街面见警率和管事率。
“3个岗亭之间也建立了联勤联动机制,有重大突发警情时,各岗亭协同作战。”武当山特区公安局反恐应急大队大队长姚达海介绍,每个岗亭配备电脑连接公安内网,掌握各类警务资源,与辖区派出所建立联系,共享治安信息情报,遇到突发性、群体性事件,能在较短时间内集中岗亭警力,直接投入实战。
据了解,目前,武当山街面的3个治安岗亭直接或间接承担了主城区40%的110接处警,“快反机制”工作的开展,彻底扭转了以往警情多、出警慢的局面。
“零距离”服务群众获赞誉
执勤岗亭虽然小,但如果充分利用,则能发挥出更大作用。
“非常便民,有些不懂的,我们出门走几步就可以到岗亭咨询民警。”2月6日,家住玉虚街岗亭附近的群众王女士要办理新生儿入户事宜,因不知需要携带哪些资料便向岗亭民警询问很快得到回复,减少了来回打听的麻烦。
“除可以提供户政、出入境、交管等窗口业务咨询外,每个执勤岗亭附近设置有一键式报警器,群众遇到危机情况可以一键式报警。”负责玉虚街岗亭的反恐应急大队副大队长周密介绍,只要按下一键式报警器,附近的巡逻警力就会立刻赶到现场,大大缩短了老百姓拨打110电话再转警时间。
“这是我们以执勤岗亭为依托,深化‘放管服’改革的具体举措,将服务前移,为更多群众提供便利。”武当山特区公安局指挥中心主任张洪波介绍,接下来,会尝试将居住证办理、出入境签注等相关服务业务推广到3个执勤岗亭中,并不断探索新思路,将更多服务前移,让群众少跑腿。
同时,武当山特区公安局充分发挥执勤岗亭的辐射功能,以执勤岗亭为中心,以公安民警为骨干,以社区群众为对象,建立群防群治联系机制,把“两抢一盗”、诈骗、“黄赌毒”等多发性案件作为联防联控重点,组织发动辖区社会各方面力量参加防范工作,编织了一张多方力量参与的“天罗地网”。
记者看到,岗亭上方的LED屏幕不停播放着反诈宣传标语。除了治安防控外,治安执勤岗亭如今已成为服务群众的窗口、与群众心连心的桥梁、为危难群众送温暖的“爱心港湾”,小岗亭发挥了大作用。
(新媒体责编:xmtqyd)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