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铁路事业发展史上,火车司机承担着保障列车安全运行的重要职责,堪称是万里铁路线上的“火车头”。在广铁集团株洲机务段株洲客车运用车间,活跃着这么一群“百万公里”群体。他们坚守使命,无私奉献。“护航每一趟列车安全”就是他们共同的期盼,“两点一线”就是他们共同的工作性质,里程突破两百万公里就是他们共同的“职业标签”,安全到站就是他们共同的“职业担当”。用心用情向时代和人民交出了一份优秀的“平安答卷”。
伴随着春运谢幕钟声的临近,笔者慕名实地去感受这群“百万公里”群体的质朴情怀,用心倾听他们忠诚铁路事业、护航发展使命的澎湃心声。
排除行车风险的“机车大拿”
“我没读什么书,能有份这样的工作很好,我很热爱这个职业!”作为“两百万公里”群体的闪亮一员,当笔者问起安全行车的“秘笈”,袁林给出了“热爱”的答案。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从1995年入路到2025年跑完春运,时光荏苒间,袁林从一名青涩的“铁路新人”成长为车间公认的“机车大拿”。30年的光阴流转之间,文化水平不高的他通过刻苦钻研,锤炼出了一手过硬的驾驶绝活。谈到袁林的表现,指导组队长杨向阳东打心眼里钦佩不已:“他业务好,无违章,简直就是车间乘务员队伍的‘活教材’!”
“莫急,让我来试试!”在某一次值乘任务中,袁林与搭班伙计成龙,当列车运行到怀东至怀化区间防停分相黄灯停车时,一个意外情况突然来袭。由于全列此刻处于8‰的上坡道且属弯道,让起车更加艰难;操作司机成龙,迅速将手柄提到10级,然而并没有来流,速度依旧没起色,还十分担心有往后溜车的隐患,成龙第二次将手柄提到最大,但又衍生了新问题——级位过大,电流上不来就跳开,依然无效!面对接连两次的操作失败,成龙急得满头大汗。见状,袁林一边耐心安抚成龙的情绪,一边沉稳地思索对策。凭借多年的驾驶经验,袁林果断将级位提到8级,同时脚踏机车撒沙装置,一度“趴窝”的火车果真成功启动,一起往后溜车的风险隐患也消于无形!
经历9种车型的“学习标杆”
在株洲机务段客运车间,工龄34年的火车司机肖柱是个典型的“学习标杆”。从2000年考取内燃驾驶证以来,先后经历了东风4B、韶山8、和谐D1D等9种车型。丰富的驾驶阅历,让他对于新变化、新事物格外敏感,“活到老、学到老”是肖柱最常用的口头禅。
“突然紧急呼叫,这里面一定有问题!”2022年10月的一天,肖柱值乘K203次旅客列车运行到沪昆线小龙门站至花桥站区间时,突然被接到了花桥镇站值班员“立即站内停车”的紧急指令。正当他专注操作时,突然发现邻线列车司机使用紧急停车手信号,便果断采取了紧急制动停车措施。事后发现,前方线路道心横躺着1人,最终列车距其10米刹停,规避了一起路伤事故!短短20分钟时间内,面对1 次非正常车站叫停、1次紧急制动停车的严峻挑战,肖柱凭借过硬的驾驶技能,做到了精准无误。
“驾驶旅客列车,必须要讲究‘稳、快、瞭、准’要领。”从启动加速到运行停车,从操作流程到正点赶点,肖柱如数家珍,娓娓道来,“保障每位旅客平稳到家”的入路初心,刻进了他值乘每趟车的行动中,在他朴实的话语里不时闪现。“不断学习不断成长,才能更好地保障旅客出行”,肖柱平凡的心声,也是每位“百万公里”奋斗者共同的心声。
见证铁路改革的“护航达人”
在株洲机务段客运车间,现年54 岁的李志强如同一部铁路发展征程的“活字典”。他入路37年来,从蒸汽机车的司炉铲煤工做起,经历了内燃机车、电力机车的升级转型,更在由“货转客”的改革浪潮中,深深体会到了铁路事业的发展历程。
身边的巨变,最有说服力。谈起蒸汽机车上的工作经历,李志强说的最多的就是一个关键词“艰苦”。铲煤岗位看似平凡,但对安全行车同样重要。如果炉火没烧好,就会导致蒸汽不足、牵引力减弱,货车上坡就受影响导致坡停,还会影响后续列车运行。每趟行车保障,都是一次艰苦的体验,衣服时时被汗水打湿。等进入了“内燃时代”,条件有了不小的改善,但由于当时技术不够完善,时时会出现非正常现象,“一趟车跑完,身上会有重的柴油和机油味”成了李志强至今深刻的印象。
“如今的电力机车,真正让咱赶上了好时候!”谈起如今的条件,李志强十分欣慰,“现在不仅环境干净卫生,室内无噪音,自动化程度更高了。这么好的条件,可一定要把服务旅客出行的活做细致!”
用心守护乘客的“平安使者”
作为一名“70后”,仅有高中文凭的宋文平是株洲机务段客运车间里公认的“老师傅”。入路34年来,他迄今已经安全行车逾200万公里,这一记录简直如同凤毛鳞角,宋文平也被大家亲切地昵称为“平安使者”。
“能在平凡工作上取得一些成绩,最大的体会就是身边的支持!”宋文平说,作为火车司机,身处“两点一线”是每天雷打不动的经历,大部分时间都是奔波在外,逢年过节加班更如同家常便饭。但是,家人的支持、领导的信任和同事的帮助,让宋文平从不觉得疲倦和辛苦,“正因为身边有了最坚强的后盾,我才有信心认真值乘好每趟列车,安全到站是我的首任,更是广大旅客的信任!有他们,我没有理由做不好工作!”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株洲机务段客运车间的“百万公里”群体,他们的故事平凡而又生动,他们的经历朴实而又伟大,“在平凡中成就不凡,在坚守中锤炼坚韧”就是他们共同的入路缩影。他们以平凡身躯树立了“人民铁路爱人民”的良好形象,用心用情书写了铁路人的过硬风采。(李顺)
(新媒体责编:zhangzhen)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