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近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新修订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自今年5月实施以来,垃圾分类工作体现出家庭厨余分出数量大幅提升、厨余垃圾分出质量逐步提升、其他垃圾清运量明显下降等“六升两降”八项成效。
据介绍,北京市现有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共44座,总设计处理能力达到32711吨/日,其中焚烧设施11座,生化设施23座,可基本满足生活垃圾分类处理需求。随着垃圾分类工作不断深入推进,居民参与率逐步提升,桶前指导力度不断增加,厨余垃圾分出质量不合格不收运等机制的倒逼。今年7月北京市家庭厨余垃圾日均分出量达1764吨,较4月下旬的日均309吨增长470%;较5月份的日均740吨增长137%;特别是7月下旬日均达2093吨,首次突破2000吨等级。
目前,北京市厨余垃圾质量达标的桶站数已达75.3%,在桶站设置达标率方面,分类容器设置率进一步提升至93.2%。桶前垃圾分类指导员和巡回指导员由5月初的20%多上升至7月下旬的56.2%,市民对垃圾分类的知晓率进一步提升,普遍达80%以上,97%的居民小区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
|
与此同时,北京市针对垃圾分类的执法检查力度持续提升,截至7月31日,各级城管执法部门累计检查生活垃圾分类主体责任单位18.86万家,发现问题1.39万家,问题率为7.37%;立案查处生活垃圾分类违法行为6990起,其中对群众举报强烈、违法行为严重的99起生活垃圾混装混运违法行为立案查处,对个人违法行为查处3323起。
北京市城管执法局副局长温天武称,从已立案查处的个人违法行为分析看,发生问题的区域仍然主要集中在居民小区及周边道路,存在的主要违法行为包括未将生活垃圾分别投入相应标识的收集容器,随意倾倒、抛撒、堆放城市生活垃圾,违反规定倾倒建筑废弃物等。造成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个人生活垃圾分类意识还不够强,仍有个别居民图方便、嫌麻烦,甚至存在侥幸心理。
北京市城管委副主任张岩说,目前北京市通过执法检查和市级抽查发现的垃圾分类相关问题率均呈下降趋势,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将继续推进车站楼改造提升任务,结合大型餐饮企业、单位食堂及农村需求,因地制宜推广厨余垃圾就地处理;继续推进指挥部督导、抽查、暗查等工作,严查混装混运行为,形成严打高压态势;继续提高厨余垃圾分出数量和质量,紧盯看桶环节,社区实施看桶行动,利用人防加技防,提升桶前值守率,软性劝导和刚性约束并重。
(新媒体责编:zfy2019)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