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文扬,一个平凡的名字,一个平凡的老师,她用生命践行使命,如点点烛光,为农村孩子点亮梦想,为乡村发展注入力量。从富庶的浙江来到了四川屏山县支教,这一教就是整整二十年,20多年间,这里的学生换了一茬又一茬,但吕文扬始终一直都在。
在乡亲们的口中,她一直是“支老师”。很多人问她,为什么可以在大山沟里坚守这么多年?那里又不是你的故乡,也没有一块你的田。吕文扬的回答是:“因为这里需要!”
在屏山县从事数学教学工作的她。“捧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去”是她潜心教育的不懈追求。她热爱教育行业,从教二十多年以来一直对工作认真负责,踏实肯干,兢兢业业。她扎根母校,扎根农村,决心为农村孩子开辟一片新天地。
吕文扬回忆起刚来的时候说道:“当时以为只是工作地点的改变,认为只是工作地点偏远一点,满心欢喜地想干出一点成绩,不负支教这一使命,既要不辜负领导的信任,还要对得起我的学生们。”9月,吕文扬被派到屏山县清平乡民族中心校支教一年。她告诉我,刚到彝乡的时候,有同事说:就算把命填进去也教不出好成绩。
有一次为了劝辍学的学生黄丽丽回到学校,吕文扬前前后后家访6次。一次突遇狂风暴雨,一根大树枝被风刮断,狠狠砸在他的胸口上,吕文扬差点昏过去。那次,不长的路,她用了一个多小时才走到。见到满身满脸雨水和泥巴的吕文扬,黄丽丽父母半晌说不出话来。第二天,他们主动把孩子送到学校。就这样,二十多年来,靠着吕文扬的坚持,上百名面临辍学的孩子重返校园。
一个人只要在一生中做一件史诗般的事情,她的价值无疑会得到升华,她的人格魅力会在一瞬间得到体现。吕文扬的行为是实实在在的,没有任何虚假的成分。她性格很好,有一颗美丽的心。
从漏风漏雨的小平房,到窗明几净的现代化教室;从杂草丛生的泥土地,到规整的塑胶操场……乡村教育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吕文扬说,现在上课,教学手段进步了很多。当年父母上课时经常到处找挂图,现在网上就有海量资源,用投影仪一放,既直观又全面。
时代在发展,教学设备在优化,但责任与传承从未改变。乡村教师的故事,依然一代代继续下去。
(新媒体责编:wan123)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