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自动化学会智慧城市工作委员会、软通智慧创新研究院、碳中和与绿色金融研究院联合编撰的《典型省市大数据发展评估报告》于2022年10月20日在北京正式发布。
根据防疫要求,发布会议采取线上形式。中国自动化学会智慧城市工作委员会秘书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碳中和与绿色金融研究院院长熊垓智、中国自动化学会智慧城市工作委员会执行秘书长,高级工程师常涛、软通智慧创新研究院研究员董杨等嘉宾启动了发布仪式。
中国自动化学会智慧城市工作委员会执行秘书长,高级工程师常涛对报告进行了详细解读。
目前,我国各地智慧城市建设模式不断创新,且在理念、技术及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影响下,智慧城市建设逐步进入理性实践阶段,包括大力实施政府数字化转型、积极推进智慧民生工程、助推城乡融合及区域一体化发展,加速新旧动能转换、助力产业升级,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成为当前智慧城市工作重心。
为紧跟智慧城市建设和大数据发展趋势,准确把握发展现状与问题,选取150个城市(不含港澳台地区)开展典型城市大数据发展水平评估评价,全面评估分析我国城市“智慧化”和“数字化”水平,促进数字政府、数字社会和数字经济发展,促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为智慧城市健康、快速、有序发展提供参考。
报告共分两篇,第一篇是《典型省市大数据发展评估报告》,第二篇是《典型省市大数据发展优秀案例》。
其中《典型省市大数据发展评估报告》评估指标体系基于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评估模型,遵循指标设计的科学性、体系性、可操作性和导向性原则,构建了涵盖数字基础、智慧治理、智慧民生、数字经济、数字市民、智慧环境六个一级指标的“三数三智”评估体系,包含14个二级指标以及36个三级指标,强化了对智慧城市建设各领域的顶层设计考察以及对数字市民和低碳发展的考核,聚焦民生热点,强调数字公平,注重结合当前数据治理重点凸出对数据资源的共享共用。
图1 2021年典型省市大数据发展评估模型与指标体系图
本次评估范围综合选取智慧城市建设成效显著、入选国家智慧城市、信息惠民试点及自主报名城市共150个城市。具体涵盖4个直辖市,15个计划单列市,131个地级市。所选城市涉及除港澳台外的我国所有省份。评估方法采用德尔菲法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确定指标权重。设计指标权重打分表,选择约15名业内专家对指标进行比较打分。根据专家打分计算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的权重均分。
总体来看,北京在数字基础、智慧民生、智慧治理、数字经济、数字市民、智慧环境六个方面均处在领先地位,大数据发展指数达0.80以上,综合发展水平处于第一梯队,这得益于其产业政策与环境完善、大数据产业规模大、产业质量优质、对人才的吸引力强。上海、杭州、深圳、苏州大数据发展指数在0.80以上;在总体150个城市样本中,61个高于平均水平,89个低于平均水平,智慧城市和大数据发展水平区域不平衡凸显。
从区域来看,六大区域平均指标值呈现鲜明的梯次结构。华东地区平均指标值0.5172,相较第二梯队的中南地区高出6.65个百分点。在第三和第四梯队中,西南地区(0.3568)、西北地区(0.3435)均高于东北地区(0.3204),说明近年来西部地区智慧城市建设和大数据发展应用取得巨大成效。
从六大一级指标来看,数字基础指标方面:上海第一,深圳、杭州、北京、贵阳分别为第二、第三、第四、第五;
智慧民生指标方面:北京第一,上海、深圳、苏州、杭州分别为第二、第三、第四、第五;
智慧治理指标方面:杭州第一,上海、无锡、深圳、温州分别为第二、第三、第四、第五;
数字经济指标方面上海第一,杭州、苏州、北京、武汉分别为第二、第三、第四、第五;
数字市民指标方面杭州第一,上海、深圳、宁波、成都分别为第二、第三、第四、第五;
智慧环境指标方面:深圳第一,北京、上海、苏州、杭州分别为第二、第三、第四、第五;
报告也对大数据发展充满展望:一、新型智慧城市群建设助推区域“智慧”一体化;二、公共数据资产凭证制度建设倍增公共数据经济社会效能;三、城市生命体征感知体系升级促进城市品质全面提升;四、城市移动网络终端入口集成化加速以人为本的数字社会建设;五、首席数据官制度探索增强政府智慧城市治理能力。
第二篇典型省市大数据发展优秀案例。囊括了十个智慧城市建设相关的典型案例,从案例概述、建设情况、创新亮点等方面进行了推荐。包括北京市、深圳市、成都市、宁波市、济南市、福州市、青岛市、杭州市、天津市、西安市。
(新媒体责编:wan123)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