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近日,在一些4S店,公务员购买奥迪可享受1%~2%的专属折扣。折扣的多少,与公务员的类型有关。对此,坊间议论纷纷。
公众质疑的焦点之一是,此行为涉嫌价格歧视,有违商业公平。对买家平等待之,是每个消费者的基本要求,商家人为地将消费者划分成三六九等,对某些群体给予特殊优惠,无疑伤害了其他消费者的利益与感情。
不过,平心而论,区别营销,人们早已司空见惯。根据巴莱特定律揭示的“二八法则”,80%的销售量来源于20%的消费者,商家据此不平衡原则细分消费群体,推出差异化销售策略,特别是针对优质客户设计更多旨在建立品牌忠诚的活动,屡见不鲜,舆论也从未因此哗然。奥迪此举,何以激起轩然大波?关键在于其优惠的对象是“公务员”。尽管奥迪方面表示,商界、医疗、教育、文体等行业的精英也是其目标客户,分别给予了不同的优惠政策,但从网络跟帖看,大家唯独对“公务员享受价格照顾”难以释怀。
究其原因,首先,商家“关照”公务员,不利于营造清爽的政商关系。众所周知,公务员处于社会管理层,掌握着公权力,本该严格自律,并严格接受各界监督。商家却将该群体单列一类,给予专门优惠,难免令人生出遐思,疑心商家与管理层暗通款曲。
其次,奥迪在车界属豪华品牌,厂家也表示,其核心用户群是收入稳定的中高端阶层,“享受优惠幅度较高的目标客户,是市场份额靠前的”。也就是说,因公务员购买奥迪的多,所以给该群体的优惠大。这无疑会强化人们对这一群体的一个固有认知。即“生存于体制内,工作轻松体面,福利待遇却相对优厚,甚至享有多种特权”。
再者,公务员购车可尊享优惠,不利于社会价值取向的积极建设。其实,对公务员给予优惠的车企,不仅奥迪一家。而金融业对公务员在授信及贷款额度上亦有“厚待政策”。试想,若更多行业都加入进来,对公务员高看一眼、在价格上照顾有加,只怕“公考”更会挤得头破血流。
当然,商家的本质是逐利,不能苛求其对种种社会问题负责,但商战博弈,必须研究商业活动中人与人的伦理关系及其规律。唯有以先进的商业伦理做支撑,才能博得大多数消费者的心理支持,才能获得最大的竞争性收益。
故此,商家在针对某类消费群体做出特定决策时,需要尽量考虑利益相关方的感受,并尽量将自身商业行为整合到社会协调发展的大系统中去,使自己的求利行为符合社会整体利益。反之,一不留神,引发舆论诟病,陷入商业伦理困境,终会得不偿失。
(新媒体责编:zs11)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