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交通网讯;“一代国民情怀”的自行车老品牌上海永久携“永久智能车”入局共享单车,打响了共享单车市场的“智能升级赛”。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共享单车行业有近50家企业,其中摩拜单车和OFO两家占据着超过九成的市场份额。头部市场雏形之下,老牌永久能否靠“黑科技”弯道超车?
老牌永久寄共享谋新生
永久自行车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940年,是中国最早的自行车整车制造厂家之一。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永久自行车与上海牌手表、西湖牌缝纫机并称为“结婚三大件”,成为老百姓心中衡量生活水平的金线。
上下几十年间,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和消费升级,自行车制造业悄然退幕时代的角落。自行车产业�;拢匙孕谐抵圃炱笠狄布迕媪僮牌放评匣�、需求萎缩的困境。
共享单车的迅速扩张,刺激了传统自行车行业的二次繁荣。也为永久品牌的转型之路提供了新的风口。
2017年5月,第二代永久智能车正式亮相,并开始在上海浦东地区大面积投放。作为永久品牌的战略转型之作,永久智能车从设计到应用及配套APP,囊括了40多项专利技术,其中蓝牙开锁、牙盘锁锁车、电子停车位、智能加速等在业界均为首创先例。
与摩拜单车和OFO相比,永久智能车有着厚积薄发的比较优势。对于永久而言,既是共享单车的闯入者,又是共享单车的先行者。自2008年起,永久便承接政府项目,在上海区域投放了首批1000辆有桩公用自行车,成为了国内最早进行公共自行车运营的企业。
这意味着永久智能车不仅拥有骨灰级自行车研发、制造优势,还拥有9年公共自行车出行的经验积累。这使得永久智能车在中国智造的技术层面和共享单车的理解层面,快速建立起 “护城河”的技术壁垒。
用10KM重新定义共享出行
由于人口、车辆与道路资源的不平衡发展,使得交通拥堵、城市污染成为影响市民幸福感的两大重要因素。1km—10km的轻松顺畅出行成为了市民工作生活的刚性需求。
2015年,雷军用平衡车挖掘这块市场,但由于平衡车的价格较高及便捷性较差,使得平衡车并没有被普及。
直到2016年无桩共享单车出现,由于其低成本、使用方便、用完即走的特点,很快成为了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
但是,市面上的共享单车出于耐久性设计的思考,不惜牺牲用户体验,吃力的骑行体验限定了共享单车的使用半径,也把共享单车困在了最后一公里。
永久智能车的出现,重新定义了共享单车。搭载PAS电动助力系统的永久智能车,用户通过脚踏中轴上的智能力矩传感系统采集信息,控制电流输出大小,为单车行走提供助力,极大的提升了用户的骑行体验,也拉长了用户的骑行半径。
目前主要投放上海市场的永久智能车甚至提出了“中环以内不开车”的口号,差异化的定位,使永久智能车与摩拜单车、OFO形成错位竞争的优势。
据测算,一辆100%电量的永久智能车可骑行70km—100km的距离,一般骑行时速可达15km-17km/h。这也就意味着,永久智能车解决的不仅仅是最初和最后1km的问题,还重新定义了10km出行新方式。
黑科技能否成功弯道超车
永久智能车除上文提及的在骑行体验方面的PAS电动助力技术,还囊括了40多项专利“黑科技”来优化用户体验。如蓝牙摇一摇开锁、电子围栏+空中停车系统、手机充电配置等。
蓝牙摇一摇开锁,指用户在开锁中只要打开蓝牙和永久智能车,靠近车筐摇一摇即可开锁。这种新型的开锁方式不仅简化了用户的开锁过程、解决了夜晚骑行用户寻找二维码的不便,还为整个行业提出了二维码被破坏、二维码被不法分子利用的有效解决办法。
拥有市政有桩共享单车经验的永久智能车,从创立之初就致力于寻找监管和市场的平衡点,解决违规停车的情况。这不仅符合监管引导、更方便企业集约化管理车辆、同时给用户提供了更加安全的停车解决方案。
永久智能车独创电子围栏+空中停车系统,一方面通过电子停车系统判别用户结束骑行后是否规范停车,并有效引导未规范停车用户重新规范停车。另一方面,空中停车系统与中轴锁和牙盘锁技术的结合,使用户在忘记锁车的情况下,无需返回原地手动上锁,可直接在永久智能车APP上进行远程锁车。
此外,在永久智能车上还搭载了手机充电设置,用户可以在骑行永久智能车时给手机进行充电,也就是说永久智能车还可以是一个移动的共享充电宝。
永久智能车的出现,不仅在骑行方面提升了用户的骑行体验,还在一定程度上对共享单车市场存在的乱象提出了有效的解决办法,并重新定义着共享单车市场的出行。黑科技创造的优势或许会让永久智能车顺利实现弯道超车,后来居上。
(新媒体责编:cj112)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